现实之外 “8102——与现实有关” 艺术汇 | 展评
8102——与现实有关/OCAT上海
艺术家:蒋竹韵、冯晨、杨健、沈莘、王拓、马海蛟
策展人:陶寒辰
2018/12/29-2019/3/10
“8102——与现实有关” OCAT上海 展览现场
“与现实有关”似乎基于这样的假设:“艺术”适用于样本领域,具有将繁杂乱象剥离简化的功能,返璞归至其诞生地——古代岩壁或教堂墙面,作为对符号的演绎,以便于我们快速捕获一种印象;尤其在视觉艺术中,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具化为图像,将它们并置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比较,甚至抽象为一种风格化的解读;甚至,“艺术”是特定时期心理特质的重要指示物,对其的理解能把我们导向核心,总结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纲领。
——一旦拥有了“艺术”这把钥匙,我们似乎就能理解属于同时代的诗歌、政体和生产方式,因为所有这些活动背后的基本心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艺术”成为了具有文献价值的浩海材料,从数据分析的角度,为历史和现状生成一张非事无巨细却包罗万象的图谱。
蒋竹韵《结尾在开始之前》
从正在OCAT上海馆展出的“8102与现实有关”看来,影像这一媒介在其中的呈现犹如悬于黑暗中的无数发光截面,光线、声音、电流和机械的运动在各自的区域内不断循环,展现了一种平均颤动的未知状貌。基于那样的假设,姑且将展览标题中“8102”这个充满对过时之物不屑一顾的网络梗搁置一旁,“与现实有关”似乎仍欲将这一现场与展馆外流淌着的苏州河联系起来,与展馆隶属于华侨城商业地产的建筑群联系起来,与步入展厅的观者脑海中的某一段记忆联系起来。
冯晨《独眼》
“8102——与现实有关”是OCAT上海馆延续第六年所策划的青年艺术家项目,本次展览也将为OCAT上海馆现有空间画上句号。展览作品中,无论是冯晨走上街头,在公共区域制造干扰和混乱;马海蛟蓄意构建的“非现实空间”,以空间叠映的方式叙述关于“记忆中的风景”、“谎言与真相”、“梦境与现实”等种种关照;或是蒋竹韵通过眼球追踪系统记录了在阅读TS.艾略特诗集《四个四重奏》时跳跃性目光的移动;王拓结合采访、真人秀和荒诞派戏剧的情节式迷宫,使演员调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亲密关系、创伤以及想象,重现了两部19世纪欧洲文学;沈莘通过与朋友在葡萄牙旅行时记录的片段,动物之间的暴力互动等零碎的图片,探讨酷儿美学的影像声音装置作品影像穿插临时工之间的亲密友谊;杨健在美国某些州府的印地安部落等区域进行了长达 1 个半月的寻找与拍摄,最终与一些部落的歌手与普通人合作演唱艺术家本人编辑的涉及广泛领域的曲线图表······
与往年青年艺术家项目着力于热点话题所不同,今年入围展览的六位艺术家以各自擅长并持续多年的创作语言和媒介,通过不同阶段的作品,共同展示了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叙说、判断和想象的现实图景。
杨健《曲线图系列》
但什么是“现实”?从我们自问的时刻起,便开启了大脑记忆区域的搜寻模式,开始在心灵的白板(tabula rasa)上追寻感觉的轨迹,通过逻辑与抽象形成语言,或是进一步转化为某种表达的手法,以可感知的形式固定下来。如果说对于“现实”的认知首先与我们的感受有关,它更像是我们用感觉在白板上书写的故事,关乎个体的心理状态。“现实”是宏观的统一、是抑制和简化的结果,而“感受”却在每一个体间千差万别。“我们的感觉印象越是变得微弱,我们的逻辑思维就越是占优势。”
沈莘《半唱半说》
心理学的问题就是据此解释思维的、记忆的、语言的和艺术的特色。感觉印象在我们的意识中留下一个残余物,它可以在或多或少稳定的观念中,与其他的残余物结合起来。但是意识容纳不下许多这样的观念或者图像,更生动或者更强烈的观念或者图像会把更微弱的痕迹推挤到意识阈之外,它们将在那里等待它们的线索,直至某个联想链再次把它们拉入有意识的心灵之中。
王拓《漩涡》
强烈的意识会占据微弱的意识,新的感受会叠加旧的感受,这些此起彼伏的印象,形成了我们对于不同“现实”的认知,感觉印象得越强烈,对于某种现实的认知则更鲜明、持久。赫尔巴特认为,也许能够得出这些推挤的实体的纯粹机械模型,它会经得起数学处理的检验。那时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一个观念或者图像强大到足以驱逐两个或三个竞争的观念或者图像,这种“纯粹机械模型”则是可以被视作能够超越时间的智能产物。
马海蛟《〈说谎的梦,说梦的慌〉风景计划#2》
好的展览编织了一条开放的线索,能够激起那些掉落意识深渊的感知冲出水面,而重见光明和接触氧气能够令其产生质变,形成新的认知和观念,产生新的创造性行动——而激发这一思想物质循环的动力本身,必然处于更大的循环系统内。“与现实有关”既是一项并无新意的基础条件,也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结果,与其究竟静态的答案,不如向着更开阔的阀域挺进。
文 殷雅迪 图 OCAT上海馆
2019“北京艺术地图”第一期发布
免费赠阅
info@798art.org
乐游798请关注“798旅游”